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科普文章
题型: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4367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要求创立于两千多年前的二十四节气,至今依旧能与各地气候一一对应,既苛刻也不符合自然之本。①首先,当时中原地区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得多;其次,不同纬度、高度,沿海还是内陆等等,都是造成气候差异的因素。所以诗人白居易游庐山大林寺,才会写下这样的诗句:【甲】

二十四节气的确立,有天文、气象、物候的根据。所谓天文,即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将太阳从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设为起点,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360度,一回归年,正好为24个节气。因此24个节气,准确反映了太阳照射地球的角度,也准确反映了四季的变化。其中8个节气的名称——春秋两分、冬夏两至、春夏秋冬四立,就是这样确立的。而其余节气,则围绕如何指导农事而定。当时的农业生产主要是看天吃饭,于是二十四节气反映了气温变化,如大暑、小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了降水情况,如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时机,如小满、芒种;还反映了物候现象,如惊蛰。②当基本的气候现象、规律被二十四节气描绘、总结出来、成为阴历的补充后,农民即可依历而行。不过中国地域广大,南北有差异,东西各不同,根据什么调整呢?物候。动植物、生物是最好的老师,它们会随气候、气温的变化,而有相应表现。花开、燕来、蝉蜕壳,都有时间表。陆游诗里对此有点睛之句:【乙】

二十四节气是大自然的语言,④中国人善于遵从自然之令,来调整生产生活。日久天长,这些经验被沉淀、总结下来后,就形成了纷繁多样的月令、农谚、民俗、民谚,世代传承,规范、指导着中国人的生活。【丙】。柿子有润燥止咳的作用,因此霜降吃柿子防感冒一说,并非无稽之谈。只是传到后来,被神话了。其实其本意是:在特定的季节吃相应的食物,效果最佳。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不违背天时,是中国人顺应自然的哲学观的体现。与此相似的习俗,可谓林林总总。诸如立春吃春卷,立秋贴秋膘。一年365天,因为有了二十四节气,也不再是机械、冰冷的阿拉伯数字,每过15天,生活这个舞台的背景就会被更换一回,那是鸟飞鱼跃,绿满窗前,天心月圆。我想起杜甫的诗:【丁】。倘若没有二十四节气,杜甫也就无感而生了吧。

但是实事求是地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二十四节气的特征已不很明显,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二十四节气?是相信它是灵丹妙药,还是视其为糟粕?

(节选自《中华遗产》2010年第12期卷首语   有删改)

1.对于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③句从不同角度说明,许多因素使得二十四节气对现在的生产生活已经完全没有指导意义。
B.②句表明二十四节气之所以能够指导农事活动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C.④句的意思是“善于遵从自然之令”的中国人离开了二十四节气,就会失去调整生产生活的“可行之历”。
D.从⑤句可以看出作者对中国人的墨守成规持否定态度。
2.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关于作者对结尾所提思考的认识,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四节气尽管不是灵丹妙药,但也不能视其为糟粕。
B.二十四节气是两千年多前创立的,已经没有实用价值,早已成为糟粕。
C.二十四节气是大自然的语言,自古至今都是人们调整生产生活的灵丹妙药。
D.二十四节气的特征已不是很明显,没有必要再去讨论它是“灵丹妙药”还是“糟粕”。
3.选择下列各句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四处,正确顺序是(     
①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正盛开。
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④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
A.【甲】②     【乙】①     【丙】③     【丁】④
B.【甲】③     【乙】④     【丙】①     【丁】②
C.【甲】④     【乙】①     【丙】②     【丁】③
D.【甲】②     【乙】④     【丙】①     【丁】③
【知识点】 科普文章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据国外媒体报道,绿色和平组织和欧洲新能源委员会(EREC)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到2050年新能源将占亚洲发展中国家电力生产的67%。该报告称,新能源将代替核能需要,并且减少矿石燃料发电厂需求。绿色和平组织在声明中称,以《能源革命:可持续世界能源展望》为标题的报告称,新能源发电和能源效率方面的积极投资将在世界范围催生一个年3600亿美元的工业,为世界提供电力需求的一半,减少未来燃料消耗超过18万亿美元,同时保护气候。

它提供了一个快速削减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可操作的蓝图,确保在2015年之前温室气体达到顶峰然后回落。报告认为这些目标可以实现,同时保证发展中经济体如南亚、中国、印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所需发展的能源。

绿色和平组织南亚领导人称,该报告表明亚洲人面前有条通向繁荣的道路,可以在气候变化条件下保证未来能源需求。现在需要各国领导人出台大胆的能源政策,对以前生产和消费能源方式上来一场革命。严格的能源效率标准在经济上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可以大幅削减增加的能源需求。工业化国家节约的能源将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增加能源使用量提供空间。新能源不仅在发电量上增加四倍,而且在供热和运输上也如是,在这种条件下,他们能把每人碳排放量由现在的4吨降低到2050年的大约1吨。

在当前经济不稳定情况下,投资新能源技术是个三赢选择:保证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增长,减缓气候变化。同时经济正常发展。根据估计,从现在到2030年所增加的燃料成本高达15.9万亿美元,比执行能源革命计划高得多。新能源发电到2030年不需要增加任何成本发电,创造很多工作机会,帮助世界摆脱经济衰退。

欧洲新能源委员会政策官员称,全球新能源市场到2050年可以增加两位数,代替当今矿石燃料工业规模。由于经济规模,新能源如选址好的风能已经能与常规能源竞争。从2015年往后,他们可以确定各个行业的新能源将会成为最有效能源,新能源工业已经准备好,并能够使能源革命变成现实。现在没有技术困难,重建全球能源系统只有政治上的阻碍。

1.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给人类带来的益处的一项是(     
A.各国领导人出台大胆的能源政策,对以前生产和消费能源方式上来一场革命。
B.为世界提供电力需求的一半,减少燃料消耗超过18万亿美元。
C.快速削减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D.将在世界范围催生一个年3600亿美元的工业。
2.下列对新能源的说法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2050年新能源将占全世界国家电力生产的67%。
B.亚洲人面前有个通向繁荣的道路,可以在气候变化条件下保证未来能源需求。
C.新能源的发展已经能与常规能源形成强有力的竞争。
D.只要消除政治上的阻碍就能实现重建全球能源系统。
3.根据原文的信息,以下推断恰当的一项是(     
A.新能源工业已经准备好,并能够使能源革命变成现实。
B.不久的将来,人们将会用上环保型电力,彻底消除矿石燃料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C.到2050年每人碳排量由现在的4吨降低到大约1吨。
D.全球新能源市场到2050年可以增加两位数,代替当今矿石燃料工业规模。
2024-03-29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远古人类也可能冬眠

冬眠是动物在食物匮乏的季节,为了降低自身的能量消耗,以维持生存的重要手段。冷血动物大多数具有冬眠的本领,高等动物中熊类也具有这个能力,但在灵长类动物中,只有一种侏儒狐猴能完成8个月的冬眠壮举。最近,有人宣称,远古的人类也冬眠。

西玛·德洛斯·休埃索斯位于西班牙北部,是世界上研究人类进化的最重要的地点之一。迄今从该遗址已挖掘出7500多块化石,属于远古人类之一——海德堡人。海德堡人通常被认为是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和现代智人的共同祖先。

奇怪的是,这些骨骼显示出与缺乏维生素D有关的一系列疾病。其中包括肾病性骨营养不良(由于肾脏疾病,导致骨骼病变)和佝偻病。这些证据表明,远古人类一年中经常在黑暗环境度过数月,在此期间,由于缺少阳光,他们的身体无法合成维生素D。这样的疾病在洞穴中冬眠的动物,包括蝙蝠,也经常出现。

为什么海德堡人要在黑暗中度过这么长的时间?考虑到狩猎技术的落后,他们不可能事先准备好过冬的食物,那么在此期间,他们靠什么生存?为解答这些疑问,一位西班牙人类学家提出,他们很可能是靠冬眠来度过漫漫长冬的。这些海德堡人生活的年代距今在44万至45.5万年之间,他们经历了过去百万年中最严重的冰期之一。这种情况很可能促使他们在大约5万年的时间里迅速适应冬眠的生活方式。

冬眠本来是人类追求的梦想,譬如许多人寄希望于冬眠来克服载人星际旅行中的种种困难,但要说这个梦想早已被古人实现,总觉得匪夷所思。不过,这个猜测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离谱。从理论上说,人类也具有冬眠的潜能。因为存在于侏儒狐猴身上的冬眠基因,也存在于我们身上。科学家在人身上迄今已找出了至少两个可以触发冬眠的基因。只是很遗憾,它们长期处于关闭状态。

(摘自《科学之谜》2022年第25   林之森)

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动物在食物匮乏的季节,为了降低自身的能量消耗,维持自身生存,会进行冬眠。
B.冷血动物具有冬眠的本领,高等动物中熊类也具有这个能力。
C.位于西班牙北部的西玛·德洛斯·休埃索斯是世界上研究人类进化的最重要的地点。
D.研究表明,远古人类一年中经常在黑暗环境中度过数月,他们靠冬眠来度过漫漫长冬。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海德堡人通常被认为是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和现代智人的共同祖先。
B.研究表明,远古人类由于缺少阳光,身体无法合成维生素D,其骨骼显示出与缺乏维生素D有关的一系列疾病。
C.海德堡人经历了过去百万年中最严重的冰期之一,这促使他们在5万年的时间里迅速适应冬眠的生活方式。
D.从理论上讲,人类具有冬眠的潜能,科学家在人身上迄今已找出了至少两个可以触发冬眠的基因。
2024-05-07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什么我们容易区分上下,但却不容易分辨左右?一位哲人说过,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我们头顶蓝天,脚踩大地,这是区分上下的最为直观、方便的参照系。但左右就不同了,左和右并无明显的参照系。小时候,大人教我们:拿筷子的是右手,端碗的是左手。两只手的功能的不对称,帮我们分辨了左右。可见,要区分左右之不同,首先得有赖于某种不对称的基准。

人类能够区分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因而动物不能区分左右。这一设想最初由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如今已有实验证明,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我们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一个简单的测试就可以证明这一点。给出这样的问题:所有的猴子都会爬树,豪猪是一种猴子,豪猪会爬树吗?这是一个三段论,大前提正确,但小前提却是错的。对于左侧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右脑仍然起作用,于是他回答:豪猪怎么能爬树呢?它不是猴子,它的刺多得像一只刺猬。但对于右侧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左脑依然起作用,他的回答则全然不同:豪猪是一种猴子,它当然会爬树。这个测试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右脑与具体情景有关,因而右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记得豪猪的模样,它当然不是猴子;而左脑则与逻辑有关,因而左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运用演绎逻辑来推理,但他却不知道豪猪长什么样。日常生活中的我们,偶尔也会有这样的体验,一时想不起某物或某景的抽象名词,但却能在大脑中生动地再现其具体模样。这就是左右大脑分工的不同。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这个世界在我们眼中就会变得荒唐不堪。

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人体就呈明显的两侧对称。但这种对称又不时会被打破,众所周知,体内的器官分布就呈现某种不对称,如心脏偏于左侧。或许因为我们处处遭遇对称,因而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然而,更加重要的却是,在所有创造性的活动中,首先必须打破的恰恰是这种原始的对称性。以哲学史上有名的布里丹的驴子为例,当它置身于两堆同等距离的干草之间时,将难以在向左走与向右走之间做出抉择。它置身于对称性之中,若不打破这种对称性,它就会被活活饿死。当然,现实中的驴子绝不会饿死,由于某种细微差别的影响,它会以不可预测的行动去打破这种逻辑上的对称。

就此而言,随着不对称性而来的,就是创造和活力。以性别为例,基于雌雄相异的两性生殖,为生命界带来无穷的变异或活力。而人类的两情相悦,更是生活而不是活着的见证。以时间为例,未来和过去的不对称,才让我们的生活始终都充满希望。

1.下列各项中,“豪猪爬树”测试直接证明的一项是(     
A.人类能够区分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
B.我们人类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
C.左侧休克的病人和右侧休克的病人的左右大脑分工是不同的。
D.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就荒唐不堪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明确指出:无论是区分上下还是区分左右,都依赖于打破对称性,找到在功能上更直观方便并且不对称的参照系。
B.动物不能区分左右,因为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个结论,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
C.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原因或许就在于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我们处处遭遇对称。
D.现实中的驴子即使身处两堆同等距离的干草之间也决不会饿死,因为它会凭借其大脑的不对称性,打破逻辑上的对称。
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大脑的不对称是我们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之一。
B.人类区分左右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C.人类所有的创造和活力,都来源于所处世界的对称性。
D.我们之所以充满希望,就是因为未来必定比过去美好。
2024-08-24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