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科普文章
题型: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 题号:23641168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太阳再爆大耀斑,夸父一号卫星逐日成效如何?

据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发布的信息,北京时间2024223日634分,太阳爆发了第25太阳活动周迄今强度最大的耀斑--X6.3级大耀斑,这一耀斑强度也打破了自2017年以来的耀斑爆发纪录。

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夸父一号2022109日发射,经过近1年的在轨测试,20239月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管理,进入到在轨科学运行阶段。自卫星发射以来,已记录到大约500TB的原始太阳观测数据,其中蕴含着包括此次太阳大爆发各项物理信息在内的多种太阳数据,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夸父一号卫星目前状态如何?随着第25太阳活动周逐渐进入高峰,夸父一号将发挥什么作用?

夸父一号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甘为群介绍,第25太阳活动周预计在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进入极大期。当前,国际上有多颗太阳探测卫星在轨工作,夸父一号卫星全称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它的核心科学目标是一磁两暴,即太阳磁场,以及太阳上两类最剧烈的爆发现象--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搞清楚这三者间的联系,有助于认识太阳活动的形成和演化,对预报空间天气也将提供重要帮助。

今年1月1日至2月23日,太阳已经发生6个X级耀斑。其中,11日爆发了X5.0级耀斑,222日至23日连续爆发了3个X级耀斑,夸父一号较好地观测到了这些大的太阳爆发,卫星的观测能力和独特性在这些近期发生的太阳剧烈爆发的观测中得到充分展示----夸父一号上的硬X射线成像仪,提供了目前地球视角唯一的太阳硬X射线成像和像谱观测,其观测质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上的全日面成像仪提供了莱曼阿尔法波段唯一的全日面成像,白光望远镜、双波段日冕仪对耀斑及日冕物质抛射的观测也显现出观测波段和视场的独特性;全日面矢量磁像仪获得了耀斑区域视线方向上的高精度磁图。

夸父一号的三台载荷,既有组合优势,也各有各的特色和本领,它们对大耀斑所进行的丰富综合观测,为接下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极好的素材。

目前,基于夸父一号观测结果的研究正在深入展开,首批观测研究成果将以专刊形式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上。

不同的太阳探测卫星有不同的使命。因此,多仪器联合观测非常重要。第25太阳活动周将进入极大期,科学家将借助夸父一号继续记录和研究更多的太阳爆发,同时结合国内外相关观测设备提供的多波段数据,希望能得到更多有意义的重要科学成果。

1.下列选项中对“夸父一号”的表述,正确的是(     
A.“夸父一号”2022年10月9日发射就进入到在轨科学运行并记录大量原始太阳观测数据。
B.硬X射线成像仪,是世界上唯一能提供太阳硬X射线成像和像谱观测的仪器。
C.“夸父一号”充分利用了世界各国先进的仪器观测太阳活动,可以直接得出很多有重要意义的数据。
D.“奇父一号”是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其全称是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A.“夸父一号”的三台载荷对大耀斑所进行的丰富综合观测,为接下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极好的素材。
B.国际上有多颗太阳探测卫星在轨工作,在第25太阳活动周极大期能得到更多有意义的重要科学成果。
C.搞清楚“一磁两暴”三者间的联系,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太阳活动以及预报天气。
D.“夸父一号”的观测研究成果都将以专刊形式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上。
3.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开篇用太阳耀斑的爆发引出“夸父一号”并介绍了其目前状态和发挥的作用。
B.本文结构紧凑,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了“夸父一号”工作原理和采集的数据,条理清晰。
C.文章采用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对太阳耀斑和卫星工作进行说明。
D.文中加点的“大约”“重要”“充分”等词语,体现了说明文严密准确的语言特点。
【知识点】 科普文章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为什么空间站上能使用毛笔

当宇航员进入太空时,因为传统的钢笔、圆珠笔必须依靠重力将墨水漏入笔尖,所以无法使用。铅笔虽然可以正常书写,但微小的导体石墨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现代的太空笔则依靠气压将墨水压出。在神舟十三号的飞行任务中,翟志刚携带中国传统文房四宝进入空间站,将中华儿女骨子里的剑胆琴心展现得淋漓尽致。

为什么传统的钢笔、圆珠笔不能用,而毛笔这种诞生于先秦的古老文具,能在21世纪的星海探险中发挥作用?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首先思考一番,毛笔是怎么书写的。答案看起来很简单:毛笔上面吸收了墨水,在笔尖与纸张接触的时候,墨水就从笔尖转移到纸上。但是,如果深入思考,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只有当笔尖接触到纸张时,墨水才发生转移,其他时候呢?

实际上,墨水自动发生转移也是常有的事情。初学者有时候会蘸上太多的墨水,墨水就会从笔尖滴下来。拿毛笔蘸墨时有特殊的技巧:只需把笔尖的一部分浸入墨中,这样可以保证只吸入适量的墨水,墨水就不会从笔尖滴落。所以,一支毛笔能留住的墨水,有一个上限。

透过现象看本质,既然毛笔可以留住墨水,那么一定有一个机制来克服重力,这个机制会是什么呢?我们不妨看一看墨水分子受到哪些力。由于毛笔笔尖是一个开放的区域,各处的大气压是平衡的,于是只需要考虑重力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分为两种,一部分是液体分子之间的互相作用,另一部分是液体与容器壁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液体黏附或者疏离。两种相互作用都有摩擦力,微观上体现为电磁相互作用,宏观上就带来一种叫作毛细现象的神奇现象。

毛细现象是指,将一根毛细管浸入液体中,相比管外液面,管内液面会自发向上或向下发生移动。毛细现象第一眼看上去违反自然规律。人们常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水会自发往高处移动?能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液柱上升的过程伴随重力势能的增大,因此一定能找到另一种能量,在这个过程中是减少的。没错,这种能量来自液体的表面张力。

液体表面与内部的相互作用与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很不相同。表面的液体分子互相连接更少,相互作用更弱,于是两侧受力不均。在这种受力不均的情况下,内部受力较大,将自发向外部“突出”,于是在不受重力的情况下,一团液体将呈现球形。在这种情况下,表面张力将使液体分界面变弯,使之达到能量最低的稳定状态。

问题的解答就是这样。毛细现象实际上要求达到一种平衡:液体分子相互作用和液体内部与表面相互作用的平衡。在达到这个平衡的过程中,液体表面会发生变形。毛笔的材料——兽毛,也就是蛋白质,可以被水浸润。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不受重力影响,毛细现象在空间站自然也可以发生,于是毛笔在失重条件下,也可以一如既往地吸入墨水,并正常书写。

当我们放眼星辰大海时,前人那些充满创意的智慧也凝视着我们。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传统的钢笔、圆珠笔必须依靠重力将墨水漏入笔尖,所以钢笔、圆珠笔在空间站中都无法使用。
B.铅笔在空间站中虽然可以正常书写,但其中微小的导体石墨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C.毛笔笔尖重力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微观上体现为电磁相互作用,带来一种叫作毛细现象的神奇现象。
D.在液体分子相互作用和液体内部与表面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的过程中,液体表面会发生变形。
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由于毛笔笔尖是一个开放的区域,各处的大气压是平衡的,所以只需要考虑重力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B.液体表面的液体分子互相连接更少,相互作用更弱,于是两侧受力不均。
C.因为毛笔在失重条件下,也可以一如既往地吸入墨水,并正常书写,所以毛细现象在空间站也可以发生。
D.液柱上升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大,液体表面张力使液体分界面变弯,使之达到能量最小的稳定状态。
3.下列对“毛笔能在空间站上使用”的原因的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只要吸入适量的墨水,毛笔就可以留住墨水。
B.毛笔的材料兽毛,也就是蛋白质,可以被水浸润。
C.与不能在太空使用的传统钢笔、圆珠笔、铅笔相比,毛笔具有相当的优越性。
D.分子间相互作用不受重力影响,毛细现象在空间站也可以发生。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的太空笔和毛笔都可以在太空使用,但二者使用的原理却不同。
B.传统的钢笔无法在空间站使用的原因在于在失重情况下墨水无法漏入笔尖。
C.毛笔蘸饱了墨水,只有当笔尖接触到纸张时,墨水才可能发生转移。
D.毛细现象实际上并不违反自然规律。
2024-08-04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电台通过天线向四面八方发出无线电波,这些电波一部分沿着地面传播叫地波,另一部分向天空发去叫天波。地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到地面物的吸收,能量逐渐减弱,波长越短,这种衰减越快,所以地波传播的距离是不远的。正好电离层有反射无线电短波的特性,天波在电离层和地面之间进行多次反射,能将无线电短波传向远方,实现了远距离通讯。但是波长过短则会穿透电离层,射向宇宙空间,不再反射到地面。电离层所能反射的最高频率叫临界频率。

正因为电离层主要是太阳辐射引起的,所以太阳活动对电离层影响特别大。早上、中午、傍晚、子夜,太阳的照射不同,电离层的结构也不相同。每当太阳上黑子增多和有耀斑、日珥等现象时,太阳的微粒流突然增大,电离层的结构发生变化,称为电离层爆炸或电离层骚扰。所以当太阳表面发生爆炸时,会向周围的空间抛射出大量的原子与电子,这些原子与电子以高速度射到地球上的电离层,扰乱电离层,在这种情况下,临界频率也随之迅速变化,造成通讯混乱,严重时天波全部通过电离层,短波通讯中断。

1.对电台“实现远距离通讯”理解正确的是(     
A.是电台通过天线向四面八方发出的无线电波。
B.因为地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到地面物的吸收,能量逐渐减弱,所传播的距离不远,主要靠天波实现远距离传播。
C.天波在电离层和地面之间进行反射,能将无线电波传向远方。
D.电离层有反射无线电波这一特性,天波在电离层和地面之间进行多次反射,将无线电波传向远方。
2.对“电离层和太阳辐射的关系”理解不正确的是(     
A.每当太阳上出现耀斑、日珥、黑子增多时,太阳的微粒流突然增大,电离层的结构发生变化,就出现电离层爆炸或电离层骚扰。
B.因为主要是太阳辐射引起的,因而电离层受太阳活动影响特别大。
C.太阳对早上、中午、傍晚、子夜的照射不同,电离层的结构也不相同。
D.太阳上黑子增多和有耀斑、日珥等现象时,太阳的微粒流突然增大,电离层的结构发生变化,就出现电离层爆炸或电离层骚扰。
3.对“短波通讯中断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A.波长过短会穿透电离层,射向宇宙空间,不再反射到地面。
B.太阳表面发生爆炸时,大量的原子和电子向周围空间抛射,使天波全部透过电离层。
C.当太阳表面发生爆炸时,向周围放射出大量的原子和电子,这些原子和电子高速度射到地球的电离层。
D.太阳表面发生爆炸时,向周围放射出大量的原子和电子,这些原子和电子高速度射到地球的电离层,使临界频率发生迅速变化。
2024-08-05更新 | 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湿地的定义、类型、功能及其重要性,强调了湿地在生态系统中的关键作用。文章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了湿地的多功能性,如蓄水防洪、降解有毒物质、提供生物栖息地等。同时,文章指出了人类活动对湿地的破坏及其严重后果,呼吁科学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整体结构清晰,论证有力,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启发性。

【推荐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根据《国际湿地公约》,湿地是指自然的或人工的,长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拥有静止或流动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滨海水域。湿地通常具备三个要素:水成土、临时或长期的水淹条件、耐湿生物或水生生物(尤其是植物)。这就将人们惯常理解的,仅指水域与陆地之间过渡地带的湿地概念,扩大至在空间上与之紧密相连的河流、湖泊等水体,使其形成整体,这有利于湿地生态的综合保护。滨海湿地和由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构成的内陆湿地,属于自然湿地;为满足人类需要而建成的水库、渠道、水田、塘堰等,属于人工湿地。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占世界湿地资源的十分之一。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与人类生存发展休戚相关。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包括许多濒危物种)的“家园”,是全球生态系统中的巨大基因库。湿地也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能保持大于其土壤自身质量39倍甚至更高的蓄水量,能在短时间内蓄积洪水,然后慢慢将水排出。湿地还是有毒物质的降解容器。当人类活动造成的各种有毒物质进入湿地时,许多湿地植物和湿地中的微生物群落,能对其进行降解和转化,净化环境。这是湿地享有“地球之肾”美誉的重要原因。

湿地资源丰富,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湿地提供的动物产品,如鱼虾等,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产自湿地的谷物养活了全球50%的人口。取自湿地的芦苇是重要的造纸原料。湿地的水资源不仅为人类提供用水保障,也提供了“舟楫便利”。湿地资源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转换能量,如水力或泥炭发电。另外,湿地景观独特,是人们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

但长期以来,人类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多功能性认识不足,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透支湿地资源。例如,将大量湿地排水后改作他用,导致湿地面积锐减;过度捕捞、采挖湿地动植物,破坏了湿地生态平衡;上游湿地的林木砍伐造成水土保持功能退化,使中下游泥沙淤积,湿地蓄洪功能下降;工农业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严重污染湿地水体。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保护湿地的紧迫性,并积极探索科学的方法。美国密西西比河沿岸农业带产生的大量硝酸盐和其他化学物质,不仅导致流域水质恶化,刺激藻类泛滥,还在入海处的墨西哥湾形成一个面积20000平方千米的无氧区。专家们认为,流域内湿地的大量丧失导致入海径流氮负荷过重,是造成无氧区的主要原因。有专家提出,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在全流域进行大规模湿地生态重建,全面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这个建议已得到认可。

由于湿地类型多样,其功能和价值不尽相同,因此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要有具体目标,因“地”制宜。例如,用于控制污染的人工湿地可大量种植芦苇、香蒲、莎草等植物,通过收割再利用或沉积的方式去除水体中大部分的营养盐,这是分散和净化工农业及生活污水的有效办法。作为鸟类或鱼类栖息地的湿地,其生态保护要特别注意保持自然状态下的“原型”状貌。以水文调节为目的的湿地建设,重在加强湿地的滞水能力。为人们提供旅游休闲场所的湿地建设,则更应重视优美环境的营造。当然,各类湿地生态的构建在承担主要功能的同时,完全可以实现多种功能的有机融合。

1.下列对“湿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湿地指长期被静止或流动的水体覆盖的地域,如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
B.湿地中的人工湿地有水库、渠道、水田、塘堰等,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
C.湿地通常被认为是指水域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这只是对湿地的一种狭义理解。
D.湿地中的水体与湿地的其他组成部分难以分割,共同构成了湿地整体的生态系统。
2.下列对“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与人类生存发展休戚相关”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环境独特的湿地,为许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家园”,也为人们提供了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
B.自然资源丰富的湿地,是人类的“衣食父母”,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所有物资,如食物、饮水、能源等。
C.生态系统完善的湿地,就像一块天然“海绵”,既有很大的蓄水量和很快的蓄水速度,又能将水慢慢排出。
D.生物构成多样的湿地,可以利用生物自身的功能有效降解和转化有毒物质,因而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3.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湿地面积的锐减,将会对与之相关的生态系统安全构成威胁,带来严重的后果。
B.捕捞和采挖湿地动植物破坏了湿地的生态平衡,从而导致湿地生态功能的减弱。
C.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上游湿地生态的破坏必然带来下游湿地水质的污染。
D.各类湿地生态功能完全不同,因此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必须要有具体的目标。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占世界湿地资源的十分之一,因此我国淡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也很高。
B.人类应当汲取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牺牲湿地的教训,不要再为自身利益去利用湿地资源。
C.只要大量种植芦苇、香蒲、莎草等植物,就能充分保持湿地在自然状态下的“原型”状貌。
D.只有着眼于全面地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对各类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才会真正有效。
2024-09-12更新 | 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