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名著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3099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A.曾子之妻B.其子随而泣C.曾子欲捕彘杀D.今子欺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顾为女杀彘(反对)B.妻市来(到……去)
C.子不其母(相信)D.婴儿非有也(知识)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2)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知识点】 名著阅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之:到……去
B.亡去不义,不可不               语:说
C.故来告良                            幸:幸亏、幸而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谢:感谢
2.下列括号内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具告(之)以事B.不可不语(之)
C.欲呼张良与(之)俱去D.固不如(项王)也
3.下列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项伯之所以素善留侯张良,是因为还是在秦时他与张良郊游中杀了人,而张良救过他的命。为报私恩,他夜访张良,劝他逃走。
B.张良之所以不跟项伯一同逃走,目的是他要替韩王送沛公西入武关,即使逃走,也要打个招呼,不辞而别是不道义的。
C.刘邦深感自己的兵力不足以抵抗项羽,便听从了张良之言,拉拢项伯,以谎言为自己入关的行为辩护。
D.项伯轻信了刘邦一番装出来的恳切言辞,连夜赶回项王军中向项王报告了刘邦不敢忘恩的消息,并替刘邦美言“有大功”,还为项王出点子:好好招待刘邦。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2)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2024-05-12更新 | 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下面的文章为《触龙说赵太后》,请在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胥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侯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选自《战国策》,中华书局出版社2006年版)

1.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                            项王复引兵而东
B.少益嗜食,和身也                                   其身也,则耻师焉
C.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壮也,犹不如人
D.岂人主之子侯必不善哉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运用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人物的行动和对话,形象地揭示了人物内心的变化过程。
B.左师触龙认为赵太后爱燕后胜过爱长安君。
C.赵太后作为一国之主,她握着赵国的最高领导权。当国家的平安受到威逼时,她赶忙向齐国求救,盼望齐国能够帮助她渡过危机,说明她有一定的政治头脑和魄力。
D.触龙之所以能劝告成功,除了超群的语言艺术外,还在于他深切地了解对方的心理。
3.触龙是如何劝说赵太后的?请谈谈触龙劝说中的语言艺术。
4.请简要分析触龙和赵太后这两个人的人物形象。
5.谈谈这篇文章给你怎么样的启示?
2024-06-10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选文出自________(作品),作者_____是唐代_____运动的倡导者,主张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其道也固先乎吾(     )
(2)官盛则近(     )
(3)不于时(     )
3.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024-06-13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