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基础 > 语段 >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0 题号:23293450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纽约就是这样一个音乐万花筒。当衣着讲究、______的听众在金()辉煌的大都会歌剧院欣赏普契尼的正歌剧时,(què)跃的人流也正拥进百老汇的剧院里为那些新上演的轻歌剧彩——以庇隆夫人为题材的音乐剧《艾维塔》竟连演数年而不衰;当千百万青年如痴如狂地迷醉在杰克的歌声中时,莫扎特、贝多芬的交响曲却像空气、水流那样,轻轻地渗进了商店、办公室和人们的心中,显示出它们无限的生命力!

(节选自陈钢《音乐就在你心中》)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的汉字,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碧   B.璧   C.碧   D.璧   
2.对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hē   sūnB.hē   xùnC.hè   sūnD.hè   xùn
3.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正襟危坐B.道貌岸然C.宠辱不惊D.老成持重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下面是“非遗体验区”的介绍,请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①非遗体验区,宛如一位沉默的诗人,静静地诉说着非遗的故事。②踏入体验区,仿佛步入了一幅浓墨重彩的历史画卷。③每一张剪纸,都是匠人手中灵巧的纸语;每一块木雕,都承载着匠人刻刀下的木魂;每一曲民乐,都回荡着匠人指尖的弦歌。④这难道不足以让我们沉醉其中,感叹非遗的博大精深吗?

1.对标号句子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句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和《哦,香雪》中“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相同。
B.第②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相同。
C.第③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和《哦,香雪》中“它走得那样急忙,连车轮碾轧钢轨时发出的声音都好像在说:不停不停,不停不停!”相同。
D.第④句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和《风景谈》中“难道这不是‘风景’吗?”相同。
2.下图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下列关于标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识外部为圆形,象征着循环往复、永不消失,代表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久性和连续性。
B.标识内部为方形,与外部圆形相对应,形成天圆地方的构图,象征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时间上的广阔性。
C.标识中心采用鱼纹,鱼生于水,繁衍能力强,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
D.鱼纹外是一双抽象的手,上下围合,寓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细心呵护和共同保护,体现了人们对其珍视和保护的愿望。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朋友从印度回来,送给我一块沉香木,外形如陡峭的山,颜色黑得像黑釉。有一种极素朴悠远的香,连绵不绝地从沉水香中渗出,飘流在空气里。最特别的是,①           ,远非一般的木石可比。朋友说:“这是最上等的乌沉香,由于它的心很坚实,丢到水中会沉到水底,所以也叫沉水香。而且,它的香味是不断从内部散出来的,永远也不会消失,这一块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还是和它从前在森林里时一样的香呀。”沉香能够静心、能够去除秽气,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沉香作为一种象征,需要更深的感受,像有着坚实的心,像永远散放木质的芬芳,像沉定的心情,谦虚如同在水底一样。沉香最动人的部分,是它的“沉”,有沉静内敛的品质;②           ,成就,永不散失。沉香不只是木头吧!也是一种启示,启示我们在浮动的、浮华的人世中,也要在内在保持着深沉的、永远不变的芳香。浮世是水,俗木随欲望水波流荡,无所定止。沉香是定石,在水中一样沉静,一样的香。一个人内心如果有了沉香,便能不畏惧浮世。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喻   排比   对比B.比喻   通感   对偶
C.排比   通感   夸张D.拟人   排比   夸张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这块历史悠久的沉水香散发着与在远古森林时相同的芬芳”,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24-03-07更新 | 0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_________我们就一定能筑牢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     ),(     )起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①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

②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

③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1.依次填入上文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根基     凝聚B.根本     汇聚C.根基     凝聚D.根本     汇聚
2.依次填入上文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②①③B.②③①C.①②③D.③②①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