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复习大串讲】【中职专用】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现代文阅读过关训练(基础模块上册)
全国 高一 期中 2024-09-16 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整体分析:茅盾的《风景谈》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北国五月清晨的独特风景。文章以小号兵和荷枪战士的形象为核心,描绘了他们在朝霞中的英姿,象征着民族精神的坚韧与崇高。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和映衬手法,将静态的自然风光与动态的人物形象结合,营造出庄重肃穆的氛围。结尾的议论深化了主题,揭示了风景背后的精神内涵,体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特点。

阅读茅盾散文《风景谈》末段,回答问题。

最后一段回忆是五月的北国。清晨,窗纸微微透白,万籁俱静,嘹亮的喇叭声,破空而来。我忽然想起了白天在一本贴照簿上所见的第一张,银白色的背景前一个淡黑的侧影,一个号兵举起了喇叭在吹,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都表现在小号兵的挺直的胸膛和高高的眉棱上边。我赞美这摄影家的艺术,我回味着,我从当前的喇叭声中也听出了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来,于是我披衣出去,打算看一看。空气非常清冽,朝霞射住他,只觉得他的额角异常发亮,然而,使我惊叹叫出声来的,是离他不远有一位荷枪战士,面向着东方,严肃地站在那里,犹如雕像一般。晨风吹着喇叭的红绸子,只这是动的,战士枪尖的刺刀闪着寒光,在粉红的霞色中,只这是刚性的。我看得呆了,我仿佛看见了民族的精神化身而为他们两个。如果你也当它是风景,那便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

1.作者插入一段有关贴照簿上小号兵的描写,其作用是(     
A.贴照簿的小号兵形象是真有其事,这样的内容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B.体现出散文的特点;“形”的散,有利于丰富文章内容,突出“神”的聚——表现小号兵的形象。
C.用不同的时间,不同地点的两个号兵形象相互对照,为下文主题的揭示作了铺垫。
D.使山岗上小号兵形象更加真切、丰满、清晰。
2.对画线两句的写作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红绸子的暖色与刺刀寒光的冷色互相映衬,表现两个战士的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警觉的形象。
B.用红绸子的动与刺刀的静互相映衬,显示出一种既生机蓬勃又庄重肃穆的气氛。
C.用吹喇叭的小号兵和荷枪的战士的两个形象互相对照显示感人的民族精神。
D.“我看得呆了”一句写人的震惊心理,从侧面描写了风景激动人心,显示了民族精神的感人力量。
3.对结尾一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指自然风光和两个战士的活动。
B.“伟大者”指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
C.前一个风景是指民族精神化身的两个战士的形象,用引号表示强调。
D.这节议论,不仅揭示了上节文字的深刻含义,而且和文章中其他议论段一起成为连接六个“画面”的线索。
4.“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特点,以这两节为例,指出它的“神”是什么?它的“形”主要指什么?“形”与“神”的结合点又是什么?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通过描写灯光在黑暗中的指引作用,表达了光明和希望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作者以灯塔、古希腊女教士的火炬、朋友的故事等为例,展示了灯光如何在绝望中给予人们希望和力量。文章强调了精神力量的重要性,指出人不仅需要物质生活,更需要精神上的支持和鼓舞。通过这些生动的例子,作者传达了对人间温暖和光明的信念,鼓励读者在困境中寻找希望,积极面对生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孤寂的海上的灯塔挽救了许多船只的沉没,任何航行的船只都可以得到那灯光的指引。哈里希岛上姐姐为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虽然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帮助。

再回溯到远古的年代去。古希腊女教士希洛点燃的火炬照亮了每夜泅过海峡来的利安得尔的眼睛。有一个夜晚暴风雨把火炬弄灭了,让那个勇敢的情人溺死在海里。但是熊熊的火光至今还隐约地亮在我们的眼前,似乎那火炬并没有跟着殉情的古美人永沉海底。

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一点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光驱散了我心灵的黑暗,热促成了它的发育。一个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我自然也是如此。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海上漂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我想起了另一位友人的故事:他怀着满心难治的伤痛和必死之心,投到江南的一条河里。到了水中,他听到一声叫喊(救人啊!),看见一点灯光,模糊中他还听到一阵喧闹,以后便失去知觉。醒过来时他发觉自己躺在一个陌生人的家中,桌上一盏汕灯,眼前几张诚恳、亲切的脸。这人间毕竟还有温暖,他感激地想着,从此他改变了生活态度。绝望没有了,悲观消失了,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这已经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我最近还见到这位朋友。那一点灯光居然鼓舞一个出门求死的人多活了这许多年,而且使他到现在还活得健壮。我没有跟他重谈起这灯光的话。但是我想,那一点微光一定还在他的心灵中摇晃。

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5.“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寓意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不但要有物质生活,还要有精神生活。
B.人不仅仅是活着,还要有点精神。
C.人不仅仅是为了活着,还应该有感情。
D.人活着不仅仅依赖粮食,还依赖精神力量,依赖希望。
6.“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飘浮”中的“黑暗的海”是指(     
A.内心常有空虚消沉的一面。B.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
C.处在黑暗之中的大海。D.日本帝国主义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
7.对末段中“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一句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类的存在,总要点灯,总有灯光。
B.人世间,总有光明,总有爱。
C.灯光不灭,意味着光明终将驱散黑暗,正义必胜。
D.热爱生命,向往光明,心头就有不灭的灯光。
8.“这人间毕竟还有温暖,他感激地想着,从此他改变了生活态度”,这句话印证了上面一段话中的哪一句话?那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那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9.“那点灯光居然鼓舞一个出门求死的人多活了这许多年,而且使他到现在还活得健壮。”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复习大串讲】【中职专用】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现代文阅读过关训练(基础模块上册)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整体分析:《红岩》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情节,展现了革命者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片段一中的“绣红旗”情节,象征着革命理想的传承和对新中国的憧憬,激发了读者的爱国热情。片段二通过江姐在面对敌人时的从容不迫和坚定不移,刻画了她坚韧不拔、无畏牺牲的英雄形象。歌曲《红梅赞》则以红梅在严寒中怒放的形象,讴歌了革命者在艰难困苦中依然保持乐观和坚定的精神品质,激励人们为理想而奋斗。

阅读小说《红岩》下面两个片段,完成各题。

片段一:当红旗在大家眼前出现时,几只拿着针线的手,团团围了上来。五星红旗!五颗星绣在哪里?”“一颗金星绣在中央,光芒四射,象征着党。四颗小星摆在四方,祖国大地,一片光明一齐解放!”“对,就这么绣。”……

片段二:江雪琴!李青竹!收拾行李,马上转移。特务喊道。江姐一听见叫她的名字,心里全都明白了。她站起来,走到墙边,拿起梳子,在微光中,对着墙上的破镜,像平时一样从容地梳理她的头发。江姐放下梳子,换上了蓝色的旗袍,又披起那件红色的绒线衣。她习惯地拍拍身上干净的衣服,再用手拉平旗袍上的一些褶痕,又弯下身去,拭擦鞋上的灰尘。……“我自己能走。她将手杖一扔,怒声呵斥着。

10.片段一“绣红旗”是小说中的经典片段,请分析这一情节在文中的作用。
11.片段二画线处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江姐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12.歌曲《红梅赞》是英雄群像的生动写照,请根据内容,诠释《红梅赞》讴歌了英雄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 /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复习大串讲】【中职专用】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现代文阅读过关训练(基础模块上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