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民族职业中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内蒙古 高一 期末 2024-08-08 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基础、文学文化常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shā       户对dàng
B.diàn     qǐn       有求必yīng
C.cuō       chēng   如洗pín
D.yīn               依为命xiāng
2024-08-08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民族职业中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2.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绸怅       请柬        无与轮比        华而不实
B.倩影       纤细        生死攸关        犹豫不决
C.巍峨       频临        精疲力竭        强驽之末
D.苍茫     雾蔼          言简意赅        契而不舍
2024-08-08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民族职业中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3. 填写在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它勇敢地_____________在山腰,又悄悄地_____________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终于_____________台儿沟脚下,然后_____________幽暗的隧道,_____________又一道山梁,朝着神秘的远方_____________。

A.盘曲       摸索       转到       爬进       爬上       驰去
B.盘旋       试探       绕到       钻进       冲向       奔去
C.缠绕       探测       拐到       溜进       爬上       跑去
D.弯曲       探索       开到       开进       冲向       驶去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尽管外界对中华文化标志城的非议不断,但在当地,各项工作仍在按部就班地进行。
B.有些地方为增产粮食而盲目毁林开荒,结果事倍功半,不仅粮食没增产,还破坏了生态环境。
C.我们作为奥运会主办国的公民,应当文明观赛事,理智看输赢,不要看到主队输球就大惊失色
D.武侠小说《天龙八部》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吸引了无数读者。
2024-08-0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民族职业中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有走进普通劳动者的生活,才能洞见他们的人生轨迹,守护劳动者的风景。
B.专家认为,过度疲劳引起健康透支,最大的问题不是加班,而是休息时间都无法彻底放松心情所致。
C.苹果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黏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前应将苹果洗净、削皮。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园的荷花尤其特别引人注目,游人不由得驻足欣赏。
2024-08-08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民族职业中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6. 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是(     
A.“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
B.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C.“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D.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2024-08-08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民族职业中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7. 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冠者五六人”中的“冠者”指成年男子。古代男子18岁举行束发戴帽的仪式叫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B.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C.《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8. 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词语,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1)我的歌声越来越大,没有人来打扰我,这个荒凉的地方是我的,这个冬夜是我的,         。这歌声却独不是我一个人的。
2)据说,幸福是无法长久的。我想,         ;日常的某些景象对某些人来说意味着幸福,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则是无聊或熟视无睹。
心,在胸中疼痛,这疼痛,也是我的。
心在胸中疼痛,这疼痛也是我的。
是人对幸福的感觉不会长久,不是幸福本身不长久。
不是幸福本身不长久,而是人对幸福的感觉不会持久。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8-08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民族职业中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一项是(     
A.王教授是唐诗研究行家,他对李白诗风的论述非常透彻,真是抛砖引玉,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B.志愿者送给留守儿童很多礼物,小强领到礼物后非常高兴,他说:“谢谢叔叔阿姨,礼物我就笑纳了。”
C.前几天,我们两位已经把大家的作品送给李先生,他们都拜读了,并且提出不少中肯的建议和意见。
D.“限塑令”颁布之后,农贸市场的一些摊主对记者打开天窗说亮话:为了招徕顾客,我们难以避免向顾客提供免费塑料袋。
2024-08-08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民族职业中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0. 下面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是(     
A.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B.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C.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
D.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语言文字运用-填空题 | 容易(0.94)
11. 填空。

(1)《读书人是幸福人》的作者是_________,《项链》的女主人公是_________

(2)小说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是___________,代表作品_________

(4)_________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哪本书)

(5)鲁迅原名__________,字豫山,代表作品__________(任意一部作品)

2024-08-08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民族职业中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阅读铁凝《哦,香雪》,完成下面小题。

哦,香雪

铁凝

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不久,这条线正式营运了,人们挤在村口,看见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

可是,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列车时刻表上,还是多了台儿沟这一站,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

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得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

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日久天长,她们又在这一分钟里增添了新的内容,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作买卖,换回台儿沟少见的挂面、火柴,以及姑娘们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袜。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作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旅客们爱买她的货,因为她是那么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如水晶的眼睛告诉你,站在车窗下的这个女孩子还不知道什么叫受骗。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

台儿沟没有学校,香雪每天上学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公社中学虽然女同学不少,但她们的言谈举止,一个眼神,一声轻轻的笑,好像都是为了叫香雪意识到,她是小地方来的,穷地方来的。

你上学怎么不带铅笔盒呀?她们问。每到这时,香雪的同桌就把自己那只宽大的泡沫塑料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香雪的小木盒呢,尽管那是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它在台儿沟还是独一无二的呢。可在这儿,和同来的铅笔盒一比,为什么显得那样笨拙、陈旧?它在一阵嗒嗒声中有几分羞涩地畏缩在桌角上,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于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

深秋,山风渐渐凛冽了,天也黑得越来越早。但香雪和地的姐妹们对于七点钟的火车,是照等不误的,她们仿照火车上那些城里姑娘的样子把自己武装起来,整齐地排列在铁路旁。

火车停了,它对台儿沟表现了少有的冷漠。

香雪顺着车身一直向前走去,它的出现,使她再也不想往前走了。她认清了,放在一个女学生面前的真是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不知怎么的,她就朝车门跑去。当她在门口站定时,还一把攥住了扶手。香雪终于站在火车上了,这时车身忽然悸动,接着车门被人关上了,香雪扑到车门上。她拍打着玻璃,冲凤娇叫喊着:凤娇!我怎么办呀!

列车无情地载着香雪一路飞奔,下一站叫西山口,西山口离台儿沟三十里。这里上车的人不少,下车的却只有一位旅客。

她胳膊上少了那只篮子,她把它悄悄塞在女学生座位下面。在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换铅笔盒时,女学生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但香雪收下了铅笔盒,到底还是把鸡蛋留在了车上。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她想到怀里的铅笔盒,想到同学们惊羡的目光,那些日光好像就在隧道里闪烁。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

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长大成人的山谷。台儿沟呢?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有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台儿沟在哪儿?香雪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台儿沟的姐妹们。香雪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哦,香雪!香雪!

(原文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有删改)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大量细节描写,细腻地展现了火车初到台儿沟时以香雪为代表的山里女孩争先恐后去看火车时的神情和动作,表现出台儿沟的封闭和落后。
B.“火车停了,它对台儿沟表现了少有的冷漠”,既形象写出了时间的推移、季节的转换、天气的寒冷,又为下文香雪必须上车换铅笔盒从而滞留车上做了铺垫。
C.小说写台儿沟的姑娘们在车窗下用装有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和旅客和气地做买卖,主要是为了表现她们头脑精明、擅长算计的性格特点。
D.“哦,香雪!香雪!”出现在小说的结尾处,既是台儿沟的姐妹们见到香雪时所发出的惊喜之声,也是对香雪的勇气胆量和执着追求精神的由衷赞叹。
13.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对香雪的美没有作正面描写,而是以买货的旅客的眼光,描写了她“那洁如水晶的眼睛”,从侧面展现出香雪的清纯、美丽。
B.小说善于借助激烈的矛盾冲突和细腻的场景来塑造人物,例如对香雪夜归的情景就做了浓墨重彩的渲染,展现出她的勇气和执着。
C.作者选取了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以一种对生存状态独特的感知角度,向读者呈现了改革开放初期80年代山村人的精神风貌。
D.小说运用诗意的语言,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台儿沟人的生活、山间的自然景物交融糅合,表现出人性、人情之美和诗化的环境之美。
14.文中,铅笔盒象征着什么?香雪对铅笔盒的“渴望”又象征着什么?
15.怎样理解文章收尾处的“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这句话?
2024-08-08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民族职业中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阅读《灯火庐州》,完成下面小题。

灯火庐州

洪放

一城灯火,便是人烟处。庐州灯火,在暮秋的夜色中,打开了这个江淮之间亦称合肥的城市。如果你注意听,那灯火之中有不尽的故事。当然,你最好是仔细地看。看着,看着,灯火庐州,便清晰地呈现出一幅水墨长卷。

这是一幅四十年的长卷。

这长卷里既有已经消失的地名、建筑与事物,更有正在成长的道路、广场与绿地。这长卷里写满四十年的一朝一夕,留存着对城市的乡愁与期冀。

这长卷之首便是灯火。

三十多年前,我第一次从一百多公里外的桐城来到庐州。夜晚,庐州的灯火是两条并不算太长的龙灯。一条是长江路,一条是金寨路。我借住在大东门的交通旅社,晚上站在旅社露台上观望,两条路上的灯火形成断断续续的光带。九点以后,大街上已是人影稀疏。我下了露台,沿长江路行走。店面已经关门,在三孝口和四牌楼边上,有一两家小吃店半掩着门。没有顾客,灯光照着,颇有些清寂。折过路口,再往南,一些大学所在地,灯火依然灿烂。而那时,正有人盛传:中科大要搬走。说合肥太小,容不下,确实,那时,灯火隐约的庐州,如同一个没有伸展开来的小子,青涩,而且过于婉约。

二十年前,我曾写过一篇小文《十七楼的心情》。写我出差住在黄山大厦十七楼所见。也是夜晚,从十七楼往外看,灯火已比十几年前扩大不少。合肥这个从前没伸展开来的小子,现在有了筋骨,正在捣腾。灯火绵延中,除了长江路、金寨路,还有了美菱大道,黄山路和桐城路也在往两端延伸。灯火随着道路生长,那些以前散落在城市外围的大小工厂,也都被串起来。近处,市府广场一带,人流与车流,也逐渐多起来。城市的气息,已开始弥漫出繁华之意。然而,我总感到这庐州还是一块碧玉。甚至,我感到它如同一条蚕,卧在巢水边上。它是不是太静了?或者说,它是不是太小家了?

站在十七楼,我有所感叹。那些年,我已经跑过一些更大的城市,看过更多城市的灯火。庐州灯火,或许是肩负太多的历史,或许是缺乏更大的抱负,给人感觉走得太慢,以至让人担心它将被遗忘。古往今来,有多少城池消失,有多少灯火黯淡?庐州,也会成为其中的一个吗?不到十年,庐州城给了回答!而在庐州城回答的那些年里,我因为公事频繁地出入庐州。每到夜晚,我还是喜欢站到酒店的高处,看灯火,看人烟,看这个城市的前生今世,看这座大湖名城的拔节成长。

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庐州城一下子伸展开了手脚。

也仿佛就在一瞬间,城市的眉额抵近巢湖,抵近董铺,抵近东大圩……灯火也随着城市的眉额,点亮从前那些阡陌。国际上对一个城市发展的评价,有一条指标是用电,通俗地说就是灯火。灯火亮起,便是人烟,有人烟,便有活力,有动力,有生活,有日常。有了活力、动力、生活与日常,城市便有了生气,有了拓展,有了前途,有了幸福。庐州的火,让这个江淮之间合二水而肥的古老城市,厚积、锐发,灯火好像犁铧,犁开这个城市的发展篇章,站在高处看灯火,你可以想见那些工厂、流水线,那些大学、科研所,那些被城市化的乡村……

灯火之中,庐州四十年。前不久,夜晚散步到百花井边,我问那个坐在井边的老人:一直住这儿?

老人答:七十多年前,我就出生在这里。五十多年前,我离开这儿到外地谋生,二十多年前,我退休后又回到这里。十几年前,城市大发展,我跟着儿子搬到滨湖。这不,现在又回来了。我跟老伴两人回来了,住在老宅子里。看着这井,闻着这桂花,多好!

我说:怎么个好法呢?

老人答非所问,但有道理。他说:滨湖那边晚上都是灯火了,我们回来,这老巷子里便也亮了。没了灯火,哪还叫城市?哪还叫家?

(选自《人民日报》2018117日,有删改)

[注]本文系伟大征程·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1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由“一城灯火”引出暮秋夜色下的庐州,在庐州灯火中可听故事,可赏水墨长卷,并由“长卷”引起下文。
B.文章以“灯火”为线索贯穿全文,行文按照时间段依次展开,再现了庐州四十年的发展进程,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C.文章叙事简洁,但意蕴丰厚。写盛传“中科大要搬走”一事既突出当时城市之小,也表现了对城市发展慢的担忧。
D.文章语言活泼,颇具特色,如“灯火又好像犁铧,犁开这个城市的发展篇章”,比喻巧妙新奇,令人联想,美不胜收。
17.文章结尾叙写“我”与老人的对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18.文章叙写庐州城的发展主要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功能。
2024-08-08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民族职业中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阅读《金大力》(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他怎么会当了瓦匠头儿呢?

按说,瓦匠里当头的,得要德高望重,手艺好,有两手绝活,能压众,有口才,会讲话,能应付场面,还得有个好人缘儿。前面几条,金大力都不沾。金大力是个很不够格的瓦匠,他的手艺比一个刚刚学徒的小工强不了多少,什么活也拿不起来。一般老师傅会做的活,不用说相地定基,估工算料,砌墙时挂线,布瓦时堆瓦脊两边翘起的山尖,用一把瓦刀舀起半桶青灰在瓦脊正中塑出花开四面的浮雕……这些他统统不会,他连砌墙都砌不直!当了一辈子瓦匠,砌墙会砌出一个鼓肚子,真也是少有。他是一个瓦匠头,只能干一些小工活,和灰送料,传砖递瓦。这人很拙于言词,一天说不了几句话,老是闷声不响,他不会说几句恭喜发财、大吉大利的应酬门面话讨主人家喜欢;也不会说几句夸赞奉承、道劳致谢的漂亮话叫同行高兴;更不会长篇大套地训教小工以显示一个头儿的身份。他说的只是几句实实在在的大实话。说话很慢,声音很低,跟他那副大骨架很不相符。只有一条,他倒是具备的:他有一个好人缘儿。不知道为什么,他的人缘儿会那么好。

这一带人家,凡有较大的泥工瓦活,都愿意找他。一般的零活,比如检个漏,修补一下被雨水冲坍的山墙,这些,直接雇两个瓦匠来就行了,不必通过金大力。若是新建房屋,或翻盖旧房,就会把金大力叫来。金大力听明白了是一个多大的工程,就告辞出来。他算不来所需工料、完工日期,就去找有经验的同行商议。第二天,带了一个木匠头儿,一个瓦匠老师傅,拿着工料单子,向主人家据实复告。主人家点了头,他就去约人、备料。到窑上订砖、订瓦,到石灰行去订石灰、麻刀、纸脚。他一辈子经手了数不清的砖瓦石灰,可是没有得过一分钱的好处。

每天,金大力都是头一个来,比别人要早半小时。来了,把孩子们搬下来搭桥、搭鸡窝玩的砖头捡回砖堆上去,把碍手碍脚的棍棍棒棒归置归置,清除脚手板子上昨天滴下的灰泥,把脚手往上提一提,捆脚手的麻绳紧一紧,扫扫地,然后,挑了两担水来,用铁锹、抓钩和青灰,和灰泥。灰泥和好,伙计们也就来上工了。他是个瓦匠,上工时照例也在腰带里掖一把瓦刀,手里提着一个抿子。可是他的瓦刀抿子几乎随时都是干的。他一天使的家伙就是铁锹、抓钩,他老是在和灰、和泥。他只能干这种小工活,也就甘心干小工活。他从来不想去露一手,去逞能卖嘴,指手画脚,到了半前晌和半后晌,伙计们照例要下来歇一会,金大力看看太阳,提起两把极大的紫砂壶就走。在壶里洒了两大把茶叶梗子,到他自己家的茶水炉上,灌了两壶水,把茶水筛在大碗里,就抬头叫嚷:哎,下来喝茶!傍晚收工时,他总是最后一个走。他要各处看看,看看今天的进度、质量(他的手艺虽不高,这些还是会看的),也看看有没有留下火星(木匠熬胶要点火,瓦匠里有抽烟的)。然后,解下腰带,从头到脚,抽打一遍。走到主人家窗下,扬声告别:明儿见啦!晚上你们照看着点!——好嘞,我们会照看。明儿见,金师傅!

金大力是个瓦匠头儿,可是拿的工钱很低,比一个小工多不了多少。同行师傅们过意不去,几次提出要给金头儿涨涨工钱。金大力说:不。干什么活,拿什么钱。这我就知足。

大力不变样,多少年都是那个样子:高大结实,沉默寡言。

不,他也老了。他的头发已经有了几根白的了,虽然还不大显,绵里藏针。

19.tān          chěng                       zhuō             shǎng
(     )   (     )     (     )     (     )
20.下面段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紧紧围绕“金大力怎样当他的瓦匠头儿”展开。
B.第四段这一段展现了主人公生活的社会环境,充满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人们遵循着生活的自然规律,和谐相处,真诚相待,安然地过着日子。
C.第五段是对“工程开工”场景的进一步描画,和上一段相比,增加了人的行为,从而显得更为逼真、亲切。
D.选文语言均是平淡朴实,不刻意雕琢,娓娓道来,如叙家常,却饶有兴味。
21.金大力为什么能当瓦匠头儿?试分条概括其原因。
22.金大力“不变样”表现在哪些方面?作者为什么又说“他也老了”?
2024-08-08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民族职业中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劝学》原文,完成下面小题。

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河          绝:横渡
B.吾尝而望矣   跂:踮起脚跟
C.声非加       疾:急速
D.金就则利       砺:磨刀石
2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段论述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B.文章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两个比喻来说明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必须“不舍”,即有恒心。
C.蚯蚓和螃蟹两个比喻,采用正反对比的方法,说明先天条件差,如果能用心专一,也可以成就事业;先天条件好,如果心浮气躁,则将一事无成。
D.该段中既有比喻论证,又有对比论证,同时在语言上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说理。
2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26.翻译题。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024-08-08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民族职业中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古代诗词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阅读《诗经·邶风·静女》,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27.对《静女》这首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静女》)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
B.第一章“静女”尚未露面,但从她“爱而不见”的表现,可以推测出她矜持稳重的性格。
C.第二、三章是说小伙子的心上人到了,赠送给他一根色泽鲜艳的彤管,一根细嫩的荑草,小伙子欢悦欣喜。
D.小伙子对受赠的普通荑草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这既是“爱屋及乌”式的内心独白,又与第一章相呼应。
28.你认为女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024-08-0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民族职业中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应用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应用文 | 适中(0.65)
29. 依据所给内容按要求完成应用文。

学生上网正成为时代潮流,但有部分同学因日夜沉溺于虚拟世界。打游戏、浏览不健康网页,荒废了学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为此引发了对中学生上网不同看法。

请你根据自己的看法,为他们拟写一份关于文明上网的倡议书。

2024-08-08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民族职业中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3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北京时间2023213日,在ATP(职业网球联合会)达拉斯站的男单决赛中,中国选手吴易昺在先丢一盘的情况下连扳两盘,逆转战胜对手。吴易昺就此成为第一位夺得ATP巡回赛冠军的中国男子球员,他的世界排名达到第58位,创造了中国男选手的最高排名。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热爱·坚韧·突破”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2024-08-08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民族职业中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导出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基础、文学文化常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

试卷题型(共 18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11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词阅读
1
应用文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基础
1,2,3,4,5,6,8,9,10
2
文学文化常识
3
现代文阅读
4
古诗文阅读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94字音选择题
20.94字形选择题
30.65词语选择题
40.65词语选择题
50.65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  结构混乱选择题
60.85句号  问号  引号  破折号选择题
70.94文学常识选择题
80.65简明、连贯选择题
90.65得体选择题
100.65比喻  比拟选择题
110.94文学常识填空题
二、现代文阅读
12-150.4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文本阅读
16-180.4叙事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
19-220.4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文本阅读
三、文言文阅读
23-260.65论说文
四、古代诗词阅读
27-280.4叙事类
五、应用文
290.65倡议书
六、作文
300.4议论文  品质·修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