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职业学校职教高考第一次调研性统测语文试题
江苏 高三 一模 2024-07-22 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基础、文学文化常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1. 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朱(tà)       闻(fěi)       果(jiá)        徉(cháng)
B.恫(hè)     (niè)       浊(hún)       伤(chuāng)
C.贫(jí)       岿然(kuī)       (shuò)       (cháng)
D.拘(nì)       (shì)       料(yòu)       开(zhāo)
2024-01-3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职业学校职教高考第一次调研性统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2.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度长絜大              卑躬屈膝       陈词烂调       振奋人心
B.瞋目结舌              歪风邪气       深恶痛绝       流连忘返
C.汗流夹背              花拳绣腿       变生肘腋       牵强附会
D.自暴自弃              谈笑风生        义愤填膺       轻歌曼舞
2024-01-2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职业学校职教高考第一次调研性统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3. 下列加点的字词,释义有错误的一组是(     
A.安然无(疾病)              好高远(追求)       煊赫一时(声势很盛)
B.色厉内(强硬)              敛声气(抑制)       举步维艰(抬脚)
C.词造句(运用)              端木遗(风气)       惨淡经营(苦费心力)
D.巧天工(胜过)               若观火(透彻)       别开生面(新的面目)
2024-01-26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职业学校职教高考第一次调研性统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4.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想应在这里说明一点,诗歌     不像小说那么重细节,     动人的诗歌也是有细节的。     是虚中有实还是实中有虚的抒情诗,     可能是有细节的。     是它那关于情或景的细节,有的是实写,有的是虚写而已。

A.虽     但是     不论          不过B.却     但是     不管          假如
C.却     不过     不论          不过D.虽     不过     不管          假如
2024-01-26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职业学校职教高考第一次调研性统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5.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倡导的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和广泛认同。
B.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生态环境源头预防体系中能够具有发挥基础性作用,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体系。
C.要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广泛宣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教育引导青少年更好地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
D.大数据的生成有其内在规律,只有深刻认识并掌握这些规律,就能提高科学运用大数据的能力。
2024-01-2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职业学校职教高考第一次调研性统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6. 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这秋水,就是知识之水,就是独立思考的波涛和浪花。
B.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C.小孩子可以兴奋地说:过了年,我又长大了一岁,而老人们则叹息:嗨,又老了一岁。
D.现在我的工作已将近结束了(1859年),但是因为完成它还需要许多年月,又因为我的健康很坏,所以被催促来发表这个“摘要”。
2024-01-2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职业学校职教高考第一次调研性统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7. 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括号内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骤雨是一个丧失理性的对人间复仇的巨人。(拟人)
B.“怪不得老栓整天的笑着呢。”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借代)
C.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反语)
D.天将发白时,鲁迅先生就像他平日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讳饰)
2024-01-26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职业学校职教高考第一次调研性统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8. 下列各句使用的表达方式,括号内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传统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议论)
B.如果在海底,海深每增加10米,压力就增大1个大气压。(说明)
C.一轮憨厚、鲜红、像破砖碎末般粗糙的红日照亮了世界,这阳光几乎像流水一样清新。(描写)
D.世世代代人民的全部经验,所有他们性格的诗的方面,都蕴含在这些词里。(叙述)
2024-01-2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职业学校职教高考第一次调研性统测语文试题

二、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易(0.85)
9. 下列作品、文体、作者、国籍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获得教养的途径》              议论文              瑞士              赫尔曼·黑塞
B.《五月的鲜花》                       随笔                 李皖              中国
C.《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小说                 海伦·凯勒   美国
D.《雷雨(节选)》                    戏剧              万家宝            中国
2024-01-2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职业学校职教高考第一次调研性统测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较易(0.85)
10.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忆鲁迅先生》语言自然亲切,文字朴素浅显,从鲁迅的日常生活细节出发再现了生活化、人情味十足的鲁迅形象。
B.《景泰蓝的制作》按照程序顺序依次介绍六道工序,其中“掐丝”和“点蓝”两道工序最复杂、最精细,是决定制品质量的关键工序。
C.《冰河英雄》选择了由面及点的报道视角,用第三人称叙述的方式,采用新闻现场事实与事后采访内容相交错的结构方法。
D.《金黄的稻束》语言带有一种雕塑的质感和光辉,诗人通过具体的意象、沉思和联想来把握更具有思想含量的诗意。
2024-01-2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职业学校职教高考第一次调研性统测语文试题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拉巴比拉注意到①这样一个事实:尽管人类在几千年前就发明了轮子,在16世纪发明了轮椅,17世纪发明了旱冰鞋,18世纪发明了自行车,但是直到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轮子并没有完全取代步行。在许多场合,人们还是喜欢以步当车,只有在较长距离交通时人们才不得不借助于轮子。人们虽然发明了轮子,可还是不能放弃步行,②也许可以提供为何动物身上没有进化出轮子来的线索。

拉巴比拉深入钻研了发明和设计轮椅、自行车的技术文献,钻研了陆上交通工具的设计原理,从③这些研究中他发现,为什么对大多数动物来说没有轮子比有轮子更好,为什么人类只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使用轮子,有④这样三方面的原因:

1.轮子仅在坚硬平整的路面上才有效。用工程技术的术语来说:滚动阻力随着路面变软或凸凹不平而增加。交通工具的自重越重,在软的路面上运行的效率就越低。人类发明的轮子依赖于人类自己铺设的道路,而自然界并没有为动物准备平整坚硬的轮子之路。

2.轮子常会遇到路面上的垂直障碍。骑自行车的人都熟悉从马路驶上人行道边沿的台阶时遇到的困难。这台阶就是一种垂直障碍。美国国家宇航总局在设计登月车时,曾花很大气力研究克服月球表面的垂直障碍问题。一般说来,车轮要爬上高度为轮子直径一半的垂直障碍是很困难的,而爬上高度与轮子直径相等的垂直障碍几乎不可能。自然界的垂直障碍物太多,动物依靠腿可以上爬下跳,甚至跃上山崖,跳过矮墙,攀上绝壁,而如果依靠轮子就无能为力了。

3.轮子还会遇到许多空间障碍,像树木、石块之类,都会阻挡轮子的滚动。

因此,在自然环境中,腿对于动物来说比轮子更优越。所以陆上动物始终没有进化出轮子那样的组织来。

选自周立明《动物身上会进化出轮子来吗?》

1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拉巴比拉从研究陆上交通工具的设计原理入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B.交通工具的自身重量越大,在坚硬的路面上运行的效率就越高。
C.车轮要爬上高度与轮子直径相等的垂直障碍,通常情况下几乎不可能。
D.自然环境中有许多空间障碍,它们会阻挡轮子的滚动。
12.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骑自行车的人都熟悉从马路驶上人行道边沿的台阶时遇到的困难。这台阶就是种垂直障碍。(下定义)
B.动物依靠腿可以上爬下跳,甚至跃上山崖,跳过矮墙,攀上绝壁,而如果依靠轮子就无能为力了。(作比较)
C.轮子还会遇到许多空间障碍,像树木、石块之类,都会阻挡轮子的滚动。(打比方)
D.拉巴比拉深入钻研了发明和设计轮椅、自行车的技术文献,钻研了陆上交通工具的设计原理。(分类别)
13.下列关于选文中加点词指代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①“这样”指人类在几千年前就发明了轮子。
B.词②“这”指人们虽然发明了轮子,但还是不能放弃步行。
C.词③“这些”指轮椅、自行车等陆上交通工具的设计原理、技术文献。
D.词④“这样”指自然界路面状态、垂直障碍、空间障碍对使用轮子的影响。
14.结合选文第1段,分析选文的语言特点。
2024-01-2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职业学校职教高考第一次调研性统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一切,难道不是一场一场的梦。如果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没有扬起又落下的尘土,没有与我一同长大仍旧活在村里的人、牲畜,没有还在吹刮着的那一场一场的风,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

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只几十年功夫,它变成另一个样子。尽管我早知道它会变成这样——许多年前他们往这些墙上抹泥巴、刷白灰时,我便知道这些白灰和泥皮迟早会脱落得一干二净。他们打那些土墙时我便清楚这些墙最终会回到土里——他们挖墙边的土,一截一截往上打墙,还喊着打夯的号子,让远远近近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在打墙盖房子了。墙打好后每堵墙边都留下一个坑,墙打得越高坑便越大越深。他们也不填它,顶多在坑里栽几棵树,那些坑便一直在墙边等着,一年又一年,那时我就知道一个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

但我却不知道这一切面目全非、行将消失时,一只早年间日日以清脆嘹亮的鸣叫唤醒人们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每个午后都照在(已经消失的)门框上的那一缕夕阳……是否也与一粒土一样归于沉寂。还有,在它们中间悄无声息度过童年、少年、青年时光的我,他的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对于今天的生活,它们是否变得毫无意义。

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选自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

15.对第1段中加点的“内心的生存”,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个复杂的表述,包含了人内心丰富的精神生活。
B.如果人的内心找不到依凭,人就会产生空虚感与漂泊感。
C.“精神流浪”已经成为现代人最常见的疾病,人应该有精神的故乡。
D.表明课文由写当年的物质生活过渡到写现在的精神生活,深化了文意。
16.对第4段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人要想将他生命的物质痕迹全部留住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B.生命的物质痕迹会长久地留存在记忆中,成为人的精神财富和思想资源。
C.如果内心的证据消失殆尽,人类就只能永远生存在“虚无”之中。
D.作者把归家的含义升华为对精神归宿的寻找,揭示了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
17.下列对选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强调过往的生活难以被证实,既呼应课文标题,也与结尾相应和。
B.第2段描述村庄土墙的变化,冷静的表面蕴藏着深深的遗憾之情。
C.第3段回忆大红公鸡等事物,它们让作者心灵震颤,感到喜悦与欣慰。
D.第4段把日常生活上升到哲学高度,从而进一步深化主题。
18.第2段画线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
19.第4段中加点的“踏踏实实”有何表达效果?
2024-01-2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职业学校职教高考第一次调研性统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